小红书热门笔记怎样写:[创业故事]引用 关于“怎样写好文章”讲座笔记(转载)

  主题:关于“怎样写好文章”。

  主讲:稀夫(“笔耕心读梧桐雨”圈主)

  怎样写好文章?

  一是语言;二是怎样写

  先说语言:

  好文章主要来自语言,而不是故事。 因为故事有的是而语言不一定有。你可以天天在人世间看到故事,以前的现在的将来的。我们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出来 。

  在法国有一个叫帕斯卡尔的思想家说:语言是密码,其中并不是把一种文变成另一种文,而是把一种字变成另一种字,从而一种为人所认识的语言就成为可以译识的了。

  其实绝大多数人是不会高效语言或者语言的。 我们看到,保险--推销--语言培训方式告诉我们,我们的语言在他们那里行不通。在他们那里行不通,在别的地方就行得通吗?比如我们抒写一首诗或写一篇散文。

  古人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之说。可见,写话,炼句是必修课。说白了,现在的作家,只要可以排上作家的,无一不是语言专家,而不是什么故事专家。尽管许多作家谦恭不愿意招认,但不过语言关,决做不好作家。

   诗人和慧平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诗作者。可是我无法面对没有诗歌的生活。我也始终期盼着诗歌的品质。”他还说:“在于我,诗歌是一种指向,一种高度。诗歌越过俗世纷争静静地凝视人间------最后成立于:诗歌从文字与吟咏中来。

  不可以想象一个诗人不能语言。

  诗歌的品质?什么是诗歌的品质?

  诗歌是一种指向,一种高度。用什么来标识指向、高度?如果不用语言(或文字、或声音)表述出来,诗歌的指向、高度。标识不了。也就没有诗。

  林语堂说:世间有两个文字宝藏,一新一旧。旧宝藏在书本中,新宝藏在平民之语言中。我觉得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上相当普遍地存着一个缺点,就是语言不很好。

   海德格尔说得好:每个人总是在与他的先辈的对话之中.也许更多地并且更隐蔽地还在与他的后人的对话之中。语言是怎样来的?就在海德格尔的言说里。

   所以,要养成用书写语言的思维习惯。

  我们读了红楼梦,我们可能运用曹雪芹的语言吗?

  老舍有绝招。他说:写东西,要一句是一句。这个问题看来是很幼稚的,怎么会一句不是一句呢?我们现在写文章,往往一直写下去,半篇还没一个句点。这样一直写下去,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写到哪里去了,结果一定是胡涂文章。要先想好了句子,看站得稳否,一句站住了再往下写第二句。必须一句是一句,结结实实的不摇摇摆摆。我自己写文章,总希望七八个字一句,或十个字一句,不要太长的句子。每写一句时,我都想好了,这一句到底说明什么,表现什么感情,我希望每一句话都站得住。当我写了一个较长的句子,我就想法子把它分成几段,断开了就好念了,别人愿意念下去;断开了也好听了,别人也容易懂。读者是很厉害的,你稍微写得难懂,他就不答应你。

   悟:用心灵的感悟来写?通俗易懂才好。(对)

  语言几乎是无法虚构的,它们只能来自平时的观察和积累。不能来自书本。所以林语堂哥哥说:我觉得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上相当普遍地存着一个缺点,就是语言不很好。观察和积累、反复和自己言说,和先人言说——就是俗常说的——锤炼、怎样锤炼的方法。

   作家们从来没有老实过,他们除了思考以外另一项日常主要工作是锤炼文字(语言)。他不只是在写作品时做这件事,平时记录思想和文学的素材时,他就已经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了在语言上下功夫了。事实上,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,你要真正留住一个好的意思,就必须找到准确的表达,否则即使记录了下来,也是打了折扣的。

  再说思想:

  写作者爱自己的思想,不肯让它被坏的文字辱没,所以也爱上了文字的艺术。好的文字风格如同好的仪态风度,来自日常一丝不苟的积累。

   如何表达思想呢?我们有时看到一个年轻人喜欢一个女子,他不会表达。但憨劲会让他有所建树。我们必须知道:写文章用的是语言,文学的语言,不是口头语言,而是书面语言。是视觉的语言,不是听觉的语言。是用眼读(读读)的语言 。 诗歌现在不是很流行口头语言吗 以前读沈从文、读巴金等作家书藉,不看作者便能知道是谁的作品。原因主要还是接受了这些大师们的语言。

   我在十年前思考过这个问题,现在又提出来,以示紧迫。如果说,谁的语言关过不了,这个人便没有办法在文学这条路上走下去。

   怎样使用语言,使用什么语言,显然是大问题。我去年写下十多万字的散杂文,语言基本上走美文的路子,且注重词句提炼。不一定娴熟,也说不上十分好。但,叙述语言,不是生活语言,这点,我是避开了的。

   那么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问题??

  这里反反复复说到的语言主要指:叙事方式。即你的叙事方式。故事永远有,我们一直在对生活进行观察,故事有是自然。至于能不能写出来,写好来,就要看笔力了。所谓笔力,所谓笔下生花、生花妙笔便是指语言的运用。

   中国文学一直是把“字”看得比“言”重要,言和文的分离,带来了中国文学。也带来了千百年的官场行文,至今不变。

   哈,它的难,足以使人退却--有的作家一生行不成风格。它的好,就是宜处了,宜--又足以使人乐于前往--容易学会--保险培训--某个产品推销员的培训,都是突击性质的。你我一天可以学来。

  我想提醒的是,切不要随意口语化, 有的作家的语言离开口语较远,比如鲁迅;有的作家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,比如老舍。沈从文即使是老舍,我们可以说他的语言接近口语,甚至是口语化,但不能说他用口语写作,也根本就不是用口语写作。

   使用语言是文章成败关键,关键在你的叙事方式。记住你的叙事方式 。你打算如何使用 ,就是叙事方式 。

  好,我们来谈写不好,又如何写好来。

  就是怎样写吧。这里面不可逃避的事有两件:1怎么写,2写什么

   怎么写就是文章作法.写什么则表现你的思考。

   鲁迅说:不要听信“文章作法的鬼话”,我以为他说的才是和人吵闹的鬼话。鲁迅说不要听信“文章作法的鬼话”是坑了好多人的。文章作法有一本书,作者夏丐尊,一个非常优秀的20年代语文老师。他和鲁迅们论战,所以被批:不要听信“文章作法的鬼话”。有空朋友们可以找来一读,好书啊!

  胡适有大量的怎样、作文、写小说、、写剧本、写新诗,甚至写史、写专论。真值得一读、苦读!!

  我们怎样写好来呢?象刚才悄悄问怎样开头?尾又当如何结呢?

   刘墉有话:只要你读书,而且从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时”的的想,加上“格物知致” 的功夫,你一定能左右逢源。

  关于“格物知致”:格物知致,简单说就是研究使你知道。

  这个旅美作家,这句子话是说怎样读书的,但,我认为运用到“怎样写好文章”上面太合适了。真好。

  大家都在写,怎样就可以写得更好呢?头尾中间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?

   没有比打毛线的方式更接近写好文章的了。

   用多路线编织法,但线的颜色一定多种。好,从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时”的思想,把这五者表述出来!

   你可以从人写起,也可以从地写起。

   我写过一篇评:到南山去。就用的是毛线编织法。

   第一段:

  去她的南山是我们一个约定,她可能出于随意也可能出于心里希望才有了纤手所指:来南山吧。非常想有机会见到她,不管在什么地方,只要能见到就心感满足。心里这样想,行为上我却不敢认定她是否确定需要我出现在她的南山,于是有些惶恐不安。

   第二段呢?

  读朋友《染忆旧花影》一文,内心感触叵多。由于搞不清朋友的暖生或怡是爱上了只影在这时的悠然懒像,还是因为故事发生在那条慵懒街道上的向晚。只看清思念这样无止境蔓延,竟是没有枯涸的一天。想念无限期,愈加深邃。反正总是爱了。

   第三段又织回来了:

  她的南山很远,要远过万里吧。万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?一为地理上的概念,那肯定是古道、烈风、黄沙的塞外了,若从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沿地图划一直线往南边走,万里应该不成立。成立的桎梏表现为二,二便是她站在你的面前,你却不能爱她。心里距离何至于万里呢。

  第四段:又织回去了。

  你说形单影只,似长空中一只孤雁。还说到向晚,李商隐用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 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来描摹美好时光的短暂。 但在暮晓时刻分明有人看到你们笑语成欢的样子。

  你们看,这里运用技巧太明显,这种文字是不太高明的。

  我们用毛线颜色来表述:黑、白。

  第一段黑、第二段白,三黑、四白,五混双色。

  我从沈从文那儿真掏到了好东西。

  关于怎样写,先生谦虚,从来不说他可以学。只教人不要学他。可他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观沈先生全集,他的叙事向来不慌不忙,讲话从稳,我多多体会到他在作品中展示的,别人在这里可能说了十句,他还只说一或二句的徐慢之妙。

  我们的问题是:今天有的朋友作品,文字写来一句赶一句,读得让人不舒缓,为什么会这样呢?朋友可能只用了直线叙事方式,不慌不忙的沈先生则讲究章法,他用复线,甚至用重复线给我们讲故事、叙事。

  只用了直线叙事方式,就是一根白线打毛衣。记住:请用复线,甚至用重复线叙事。而不要用单线方式讲故事。用复线,甚至用重复线叙事,花色顿现,美丽耐看。

  还说刘墉 从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时”的思想,现在其妙接近伟大了。 如果你用了五色线打毛衣,且花样大方,那衣服还会让人看不下去吗?

  如果朋友用五色线写文章,不存在开头结尾中间的困惑吗?

  用五色线写文章,开头与结尾的处理:

  文章当然不光是色的问题 。色是我们赋予的,关键在景、情、形艺术的三层结构,在五色运用中的作用不要漏失了。 景、情还好说。山就是山,水便是水。 情也好说爱了就是爱了,恨就是恨,都不难表述,在一般人的文字里都写有。所以,关键在“形”。

  许多人的文章是没有形状的。并且一直不知道。那么形是什么呢?它有那么要紧嘛 ?他要紧!

  形是什么--——形是你要画给人家看的东西。

  诗大序有言: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帮嗟叹之,嗟叹不足故咏歌之,咏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也。不信你去看任何一篇小说。就说鲁迅吧 他哪一篇小说不是一页一页画给我们看呢?

  我们刚才说到:形是什么--形是你要画给人家看的东西

  比如我们写秋天,你可要画一幅秋图给人家?

  比如我们心中有一个佳人,我有话要说。我当画一幅爱图来骗她。

  从哪里着墨呢——从五色下手。你可以随随便便选一色毛线,下手。形象不是形式 。形象是你所要写的每一物具体。形式则是你的表述安排。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帮嗟叹之,嗟叹不足故咏歌之,咏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也。 所以有诗者、歌者、舞者区别。他们不都是在表现形象吗? 只是表述(形式)方式不同吧。

  用五色把景情形写出来,就可以了。算一篇文章了。

  算?怎么可以这样说?这不是不负责嘛

  于是我们引出了下一步:当然会技巧远不是能替代写好文章。因为技巧终不是感情。

  我们具有五色的手段来抒写景情形的技巧,但,终敌不过感情。许多人的文章见光死是少了这一味关键。(感情才是把文章写好的最重要的手段?!)

  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说:痛了我们就哭,乐了便笑,是感情表达方式。那么光是笑与哭吗?怎样哭笑有原则。我认为你的哭与笑要能让人接受。 否则哭便是哭闹,笑便是故作 。

  在表达感情方面最让人接受的我认为且具有同感的就是二点:

  1,干净;2,质朴。

  干净是感情表现的外在基本要素;干净就是不写脏。我们的文字不管是写给自己自娱自乐、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甚至苦闷,还是写给他人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。不管我们的写作初衷是什么,都要考虑到我们的文字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干净是最基本的。

  质朴则是内在根本:质朴,写作上表现为心态上的平淡,内容上的真实,文字上的朴素。相反,浮夸,卖弄,虚假,文字上的雕琢。都损耗我们对一段感情理解的表达。

   怎样才能和别人一样写好,写顺畅来呢?我们在哪里不足呢?

  其实你没有不足,就象憨厚小伙求爱,他本没有错。

  他不会表达爱,是不会说美丽,我们不会写心中的憧憬,是在虚实比例外尺度有问题。那小伙子实,所以不会巧语,但,他表示喜欢还是会的,只不过笨拙了些。我们写散文写不好,只有一桩事--实,过多。注意:实——过多。

  写虚!

  你会用五色了,你也知道景情形了,感情也知道是一要素。最后呢?

  这里今天关键。

  李白的静夜思 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、低头思故乡”,四句可分为实、虚、虚、虚。

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 。四句可分为虚、虚、虚、实

  虚7分,实3分(大致)是文章美学标准,也是黄金分割。

 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,我们所写如果你实占七,虚只有三,肯定自己便觉得不好,别人看了也通不过。

  怎样写虚呢

  特点在,虚好写,实不容易写好,但在行文时,你反而将实写多,吃亏就在这里。你所想象的都是虚,虚、实比例好象你打毛线的比例,要讲究搭配。

  比如写秋天,你可以通篇都是虚的。

  思念,我们写夏天,是写虚。因为物不在面前,也没有表述。所以思念就感人。

  下面就要说一个几乎所有我们这些人都可能跨越不过去的障碍。

  真正的写好文章只在刻骨。刻骨是写作最高境界

  力透纸背写质地 形式的形象表现--质地

  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,文章能写出骨感来,那真到位了。这种骨感不是当今美人的瘦感,是入木三分的叙述,刻骨痛法的剖析,如是写爱,爱深,写悲,悲壮

  怎样就可以做到深刻刻骨呢?

  用一种哲学思想,加上完美的语言表述--可以通达深刻。

  所谓用一种哲学思想,必须是你的哲学理解!!!

  所谓完美的语言表述,是你的语言方式说事--我认为是极重要的。

  以上原则:叙事要用复线,即便你一个人面对清风明月,所写,也应该是多角度,多视觉的。原则:氛围、环境描述,要尽量用多个物体来反映一个意思。

自由人的舒畅生活

[创业故事]引用 关于“怎样写好文章”讲座笔记(转载)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评论